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01397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301397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初开国三十六功臣名单及爵位?
明朝洪武时期开国功臣(公、侯、伯、子、男)名录
·公爵
魏国公徐达(初封信国公,再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鄂国公常遇春(追封开平王)
郑国公常茂(世袭,常遇春之子)
韩国公李善长(初封宣国公,再封韩国公)
曹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追封岐阳王)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封卫国公,追封宁河王)
信国公汤和(初封中山侯,进封信国公,追封东瓯王)
颍国公傅友德(初封颍川侯,封颍国公)
越国公胡大海(追封)
泗国公耿再成(初封高阳郡公,改封泗国公)
蔡国公张德胜(追封)
梁国公赵德胜(追封0
济阳郡公丁普郎
河间郡公俞廷玉(追封)
郧国公廖永安(遥封楚国公)
东海郡公茅成
虢国公俞通海(追封豫国公。改封虢国公)
济国公丁德兴(追封)
天水郡公严德(追封)
姑孰郡公陶安(追封)
乐浪公濮英(追封金山侯,进封公)
凉国公蓝玉(封永昌侯,进封公)
蕲国公康茂才(追封)
康铎 (封蕲春侯,追封蕲国公)
明朝开国36功臣及爵位:
魏国公徐达、
鄂国公常遇春、
韩国公李善长、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
信国公汤和、
延安侯唐胜宗、
陆仲亨、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郭兴、王志、荣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 、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康茂才、永嘉侯朱亮祖、颍国公傅友德、胡美、东平侯韩政、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 、河南侯陆聚、薛显和西平侯沐英。
南北分卷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
南北分卷是指制度明代科举依考生地域分南北不同比例录取进士的制度。
起因于洪武三十年(1397)。是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五十二名皆南士,朱元璋怒,认为所取有偏,亲自阅卷,定六十一名进士皆北士。史称“南北榜之争”,亦称“春夏榜之争”。
仁宗洪熙元年(1425),以南北文化水平高低不同,规定南北取士分配比例为,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宣德、正统年间,又分为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南卷含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北卷含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中卷含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后南北卷地域、比例时有调整,但均坚持南北分卷取士。清代会试亦根据应试人数多寡确定南、北、中三地域不同中式名额。
我记得好像历史老师有讲过,南北分卷最初应该是出现在明朝朱元璋的的那个时期。因为就是唐宋元明清,南宋以后就是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南方的经济就越来越发达,然后北方的经济就有点欠佳,那个时候文化也是向经济发达的地方偏移,再加上元朝时期好像是内蒙古,反正就是不是***建立的,他们大多都是不是依靠科举制升官,而是依靠战功或血缘。
到了明朝的话,由于录取100个人的话,就是说北方和南方的比例越来越悬殊。
成武第一名人?
韩克忠(1377~1425),字守信,山东城武(今山东省成武县)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状元
成武县古称为城武县,因后来编写有误,把韩克忠祖籍山东城武县误写为山东武城县。以至于后来大多资料也都错把韩克忠祖籍编为山东武城县。至今其后人仍分布在成武县境内,成武县韩氏家谱中也有记载其生平,韩克忠中状元时的“状元及第”匾额至今其后人仍有保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01397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01397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